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9节(1 / 2)





  面对丈夫语气里的不满,温淑芬嗔道:“你这是对人家小徐抱有成见,小徐人挺好的,关键是希希喜欢,你啊,这些话别当着希希的面说,她听了心里该难受了!”

  郑既明给报纸翻了个面,皱着眉道:“你放心好了,这点分寸我还是有的。不过要我说,其实我并不是不喜欢小徐,我也看得出来,小徐对小希是真心的,这半年来信件和包裹就没断过,就连我们俩的生日都不忘送礼。

  可是,光小徐好也没用,你不是不知道,小徐他妈妈不喜欢我们家小希,觉得小希家世不好。你我也都见过,知道像小徐妈妈那样的高知想要刁难人有多让人难堪,不需要说什么难听的话,光是把人晾着,态度淡淡的坐在那,你也说不出人家的错处,偏偏被刁难的面子里子都不剩。

  就我单位的那个赵同志,你见过的,是那个隔壁组的研究人员,她儿子就是知青,好不容易下乡回来,还带回一个乡下姑娘做儿媳。她心里那叫一个不满意,可是她不说,面上也不怨怪她儿子,看着对人家姑娘也没个打骂,偏偏到这首都城没半月,硬生生把人家姑娘羞躁的跑回乡下去 * 了。”

  郑既明说到激动处,把眼睛一摘,报纸重重地拍在桌子上,许是情绪激动,喉咙止不住的咳嗽。

  温淑芬随手把报纸叠起来放在桌边,安慰道:“好了,我们希希这么好的姑娘,谁会不喜欢她,你放心好了,能生出小徐这么好的人,他母亲也不至于多坏,肯定是通情达理的人。你啊,别愁了,先去把药吃了,这段时间咳得又厉害了点。”

  郑既明叹了口气,接过桌边熬好的药开始喝起来。

  有人欢喜有人愁,整个首都大学这几天都热闹的紧,无非是为了筹备这场传统文化宣扬活动。虽然还不到学校统筹排选的时间,但是每个班级都有节目,可是难为了大部分班级的班长,也不是每个班级都有人擅长这些的。而好不容易找齐人的班级,又要开始排练,总不能直愣愣的就上去吧。

  魏希她们班除了魏希的节目之外,另外两个节目分别是有两个津市的男学生讲相声,一个女同学唱黄梅戏。

  讲相声的两个学生分别叫蔺立和岳子明,别说他俩有意讲相声了,这俩同学平日里关系就好,凑在一起光是正常说话,在他们这些同学眼里,就是一个在捧哏一个在逗哏,时常引得人发笑。所以一提起节目,林子韦想到的就是这俩。

  那位唱黄梅戏的女同学叫秦玉梅,声音很好听,跟黄鹂鸟似的,听说她外祖母曾经是黄梅戏名伶,是一代大师,受她熏陶,秦玉梅多少会唱上两句。虽然时间紧,但是练一练,也能成一曲,像个样子。

  说实话,像他们这一辈,有之前的十年大动荡在,这些传统文化多多少少都受到影响,真正能完整的传承下来的同学,其实不多,就是精通这个的家里人也不大让,就算有学,也多半是个半吊子,一瓶子不满,半瓶子晃荡。

  许是因为有共同的任务在身上,有表演节目的这几个同学莫名就多了一层亲近。在林子韦稍作介绍之后,课间这几个人就坐在了一处,连同魏希,开始聊起了各自的表演节目。

  两个津市男孩都很爽落,时常逗得魏希和秦玉梅发笑。聊着聊着,蔺立突然问起魏希:“对了,魏同学是准备表演什么?”

  冷不防问到自己,魏希笑了笑,“琵琶曲《春江花月夜》。”

  这话一出,另外两个人都来了兴趣,围着问道:“魏同学,你会弹琵琶啊!”

  魏希点了点头,温婉的远山眉舒缓,显得娴静温柔,“跟长辈学过一点。”

  “哇,我可喜欢琵琶声了,如果你有时间,我们可以私底下一起练练。”声音清脆,说这话的是秦玉梅。她外婆虽然是黄梅戏大师,可是兴盛的日子也只在她小时候那几年,后来她稍微懂事了点的时候,她外婆就被当作传播四旧的人,这戏唱不下去了,也就很少听到这些乐声。

  魏希点头应好,聊不了多久,上课铃声 * 就打响了。四个人都好好坐好,准备听课。

  第77章 第二天是周末,刚好方便……

  第二天是周末, 刚好方便魏希去市场寻找材料,运气好的话能赶在下周之前将琵琶修复成功。

  所以魏希起了个大早,坐上老式公交车去大集市了, 那里大, 东西也多,各式各样的老物件, 只有你想不到的, 没有你找不到的。所以当魏希提起想找材料, 熟悉地形的褚敏敏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里。

  褚敏敏是魏希楼下一个教授的女儿,和家属院的大部分住户不同,褚敏敏从小在首都长大, 对这些隐藏的热闹的市集门儿清。

  只不过,那里离魏希住的地方有些远, 摇摇晃晃转了三次公交,又步行了好久,魏希才看到市集的入口。褚敏敏比魏希小两岁,还在上高中, 为了学业,褚敏敏的父母这一整个学期都对她严加管教, 没什么机会出去撒欢。这次魏希一说想要去找材料,褚敏敏不仅帮魏希想地方,还自告奋勇要陪着魏希一起。

  原本快到期末了,褚教授夫妻并不想让褚敏敏出去跑, 可是对象是魏希, 夫妻俩的态度又有了很大不同。邻里邻居的,也都知道魏希上的是首都大学,平时课业成绩也好, 为人聪慧大方,他们夫妻俩对魏希的印象极好。

  所以当褚敏敏说是和魏希一起出去的时候,夫妻俩不但没有阻止,褚母还偷偷给褚敏敏塞了一块钱的巨款,要知道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才十几块呢。

  然后,褚敏敏就扬着小嘴角,梳着双马尾,快快乐乐的和魏希一起出了门。魏希是找材料,褚敏敏是趁机透风呢。不过不得不说,带着褚敏敏这个地道的首都人还是有很多好处的,熟门熟路,有时候甚至连公交站牌都不需要看。

  到了市集就更方便了,不少商贩会宰外地人,故意抬价。别看褚敏敏年纪小,砍价厉害着,人一走上去,不消说话,那砍价的架势足足的。

  跑了一整个上午,魏希要的东西基本都齐全了。看着高挂的日头,路这么远,就算现在回去也该错过饭点了。刚好褚敏敏今天帮了魏希不少忙,魏希身为大姐姐,自然要请她吃顿午饭。

  褚敏敏心里当然没有不乐意的,这意味着她下午还能晚一会儿回家,又能吃好吃的,还有褚母出门前给她塞的钱,心情简直不要太好。所以一路下来,都是魏希姐魏希姐的喊着,脸上笑得可开心了。

  作为一个地道的首都人,去哪家饭馆当然是褚敏敏来找,虽然是魏希请客,但是魏希对这里并不了解,也不知道哪条巷子里会有好吃的,老板又有怎样的私房菜。

  正当褚敏敏在帮魏希带路去小饭馆的时候,魏希却突然被一个小摊子上卖的物件吸引了。零零散散的,有一些女儿家的饰品,不过看起来都有些老旧,也有一些东西看着新,可 * 是认真看着就知道用色过于鲜艳,显得有些廉价了。

  魏希的目光当然不是停留在那些崭新艳丽的东西上,使她驻足的是一把老旧的木梳。木梳把上的雕工很好,精雕细琢的,刻纹繁复,就是有些老旧,看起来灰扑扑的,一看就是有些年头了。

  看到魏希停下来,褚敏敏也跟着停下,顺着魏希的目光看向那把木梳,看着却是挺好看的,不过瞧着是个老物件了,而且……只有半把。

  褚敏敏不是很能理解,如果这是一把完整的木梳,冲着它的精致,买下来把玩也无妨,可是只有半把的话,根本就没什么用处,不知道是哪里吸引了魏希姐。

  魏希此刻却没有注意褚敏敏的目光,她现在正满心疑惑,这把梳子虽然只剩下半把,可是她似乎知道另外半把的下落。

  依照魏希的记忆力,很难记错,不论是上面的花纹,还是断面,魏奶奶梳妆台上留下的那半把都能完美的对上。可是,这未免太过巧合和没有道理了。魏奶奶出生在南方,她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千里迢迢之外的首都,还恰巧被自己看见。

  所以魏希又认真的观察了一遍,确实是和魏奶奶的那半把梳子是同一把。

  不管是巧合还是缘分,既然被魏希遇见了,就没有径直离开的道理。魏希拿起那把断梳,向小贩询问道:“你好,我想问问,您这把梳子是哪来的?”

  这个地界有很多做二手生意的人,而这样的生意,最忌讳别人问起东西的来历,小贩是个三十出头的男人,面目普通,有点凶相。本来还以为自己今天要开张了,谁知道第一个客人就问起这种问题,像他们这行的,最是迷信,开头的顾客不好,接下来一整天生意都不顺心。

  想到这个,小贩脸上原本强加的笑容也逐渐消失,态度不耐的道:“什么哪来不哪来的,你这小丫头要是不想买东西就走远一点,别在这问东问西的。”

  魏希眉头微蹙,知道自己问题问的急了,旋即冷静下来,换了更软和一点的语气,“我没有别的意思,就是觉得断梳听起来有点来历,想买下它,也想知道它有没有什么故事。”

  魏希生得好,被这样漂亮的小姑娘温言解释,小贩的脸色也好了不少,加上魏希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听着像是想要买的样子,小贩犹豫了一下,还是和魏希讲了,“其实吧,我就是一个收二手货的,瞧着有点意思,花了钱和人买下来的,来历干净,具体有什么过往,我也不清楚。”

  看着魏希有些失望的脸色,小贩连忙补救,又加了句,“不过我收这东西的是个胡同里的大妈,这个断梳说是从前逃荒的时候,在一个什么战场上捡到的,说不定还真有一段故事呢。好像是打小日、本的战场,不过这几十年过去了,真有什么故事又有谁知道呢?”

  看小贩不像说谎 * 的样子,而且魏希曾经在魏奶奶的笔记本里见过,那张相片里的人确实穿着军装,如果,真的像日记里记得那样,这把断梳的来历确实也对的上。就是有些遗憾,看样子关于这位魏奶奶的爱人——顾得深,确实是没什么消息了。

  小贩看见魏希垂眸像是思考的样子,忍不住催促道:“小姑娘,来历我也说了,你到底买不买啊。”

  虽然的不到消息,但是这也属于魏奶奶的遗物之一,自然没有放任不管的道理,魏希点了点头,“买,多少钱,您开个价。”